欢迎访问 旅游时评网!

当前所在:网站首页> 旅游扶贫 >正文

多国旅游业领袖在贵州鲍家屯看见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鲜活样本

 时间:2025-11-14 文章来源: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:佚名  

  11月12日,2025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开启贵州山地旅游业态调研活动。车队从贵阳驶出,穿行于喀斯特峰丛间,不过一个小时光景,时光仿佛悄然倒流,车辆停在安顺市西秀区鲍家屯屯门前。这座在山水环抱中静默了600余年的屯堡古村,用石墙黛瓦、锣鼓铿锵,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。

  来自多国的旅游行业代表走下车辆,目光立刻被村口的碉楼与地戏表演吸引。“能离开繁华都市,深入中国的乡村,感受这里的文化与历史,实在难得。”亚太旅游协会主席彼得·西蒙(Peter Semone)感慨道。对他而言,鲍家屯的魅力远不止于视觉,“这是一种了解中国人过去生活方式的极好途径,让人理解中国传统农村的生活哲学。”

  鲍家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,是明代“调北征南”军事屯垦的活态遗产。它不仅完整保存了依山形就水势构建的军事防御体系——包括碉楼、寨墙和纵横的地道,更延续着江淮遗韵的屯堡文化,老妇人的凤阳汉装、被称为“活化石”的地戏,仍在日常生活中依稀可见。行走在由磐石垒砌的深巷中,嘉宾们表示:犹如在阅读一部立体的史书。 

  “很显然,这里的历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。”彼得·西蒙评价道。对于如何更好地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,他分享道:“要让传统文化‘活’起来。”他设想,可以借助VR(虚拟现实)等技术,让历史场景重现,让游客更加真切地触摸历史。但更重要的是,要让当地社区从旅游中受益。他提及开设咖啡馆、小型纪念品商店等可能性,并表示:“旅游若不能惠及当地社区,那它的意义将大打折扣。”

 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之余,尼泊尔旅游旅行协会主席库马尔·马尼·塔帕利亚(Kumar Mani Thapaliya)在鲍家屯找到了一种难得的宁静。“这样的乡村体验能让人放松心情、恢复活力。”在田野上漫步,与当地人交谈,都能让人重新焕发精神。

  不仅是静谧的山水,还有涌动的生活气息。地戏表演里,演员们身着彩衣,头戴面具,在锣鼓声中吟唱古老的史诗,他动容:“表演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故事,我非常喜欢。”塔帕利亚还渴望更深度的连接:“下次,我希望能真正融入,与当地人一起劳作,那会让人与村庄建立更深的连接。”

  两位来自不同国度的旅游业领袖,在黔中的古老村落,找到了共同的答案:山地旅游的未来,不仅在于展示壮丽的风景,更在于守护山水褶皱中的人文温度。它关乎历史,也面向未来;它追求发展,也植根于社区。“当游客走进来,当历史被聆听,当村民的生活因尊重而变得更好,就是山地旅游最动人、最可持续的模样。”塔帕利亚说。

  


原文链接:https://whhly.guizhou.gov.cn/xwzx/wldt/202511/t20251114_88945592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友情链接:

本网概况会员服务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| 免责声明 |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| 本网招聘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旅游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北京中律互联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
旅游时评网 lysp.org.cn 版权所有。
京ICP备19034179号-12

联系电话:010-56232584 13391650821 010-53386791
监督电话:13031099286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
邮箱:lyscfzdy@163.com  客服QQ:3420238713 通联QQ:21356979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