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文旅借力“蒙超”热度 推动赛事“流量”转化为经济“增量”
时间:2025-11-04 文章来源: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:佚名
为深入推进文旅体商融合发展,助力扩大内需,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紧抓“蒙超”联赛举办契机,充分发挥“票根经济”对消费的倍增效应,持续开展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“体育赛事进景区”等品牌活动,聚焦重点盟市,围绕“票根+文旅”联动机制,全力推动赛事“流量”转化为经济“增量”。“蒙超”已举办50场比赛,直播观看人数达1856万人,现场观众累计80.6万人次,通过“赛事+文旅商”深度融合,实现经济拉动约3.8亿元,相关话题在抖音平台播放量突破5.8亿次,充分体现了赛事的高关注度与市场带动力。
创新“票根+”产品体系,延伸文旅消费链条。各盟市围绕“蒙超”联赛,积极创新“票根+”产品形态,将赛事资源与本地文旅要素有机融合,推出多样化“票根+文旅”融合产品,有效激发二次消费。呼和浩特市整合景区、非遗、文创等资源,联合6家景区、24家酒店民宿及16家非遗文创机构,打造覆盖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的特色体验产品,放大票根经济的即时拉动效应;鄂尔多斯市推出“暖城转转卡”,观众和球员可凭卡免费游览21个热门景区,累计减免门票约11.42万元,直接带动景区消费13.6万元;通辽市统筹孝庄园、宝古图沙漠等A级景区及多家酒店资源,设计“观赛+文旅”套餐,并随机赠送文旅大礼包,有效激活票根消费链。
丰富观赛体验内容,拓展联动消费场景。各盟市以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为主线,结合内蒙古秋季旅游资源,策划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,引导观众“赛后留驻、深度体验”,延伸观赛场景、拉动区域消费。包头市推出“草原牧歌・山河壮丽”等3条“跟着蒙超游包头”主题线路;乌兰察布市设计“金秋苏木山、欢乐涝利海”等4条秋韵主题线路,推动游客从观赛向深度游览转化。通辽市在主场赛事中融入安代舞、科尔沁民歌等文艺展演,相关视频获赞超20万、浏览量近3000万,其中改编舞蹈《万丽》成为爆款内容,有效提升地区文化影响力。
推动“赛事+”业态融合,激发全域消费活力。各地积极推动“赛事+市集、演出、节庆”等业态融合,构建多维度消费场景,设计推出“蒙超”联赛观赛权益卡”,实现从“单一观赛”到“多元消费”的转变。乌海市联动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节与“蒙超”赛事,推出凭票根享葡萄满减优惠,同步销售“乌响响”“岩小羊”等城市IP文创产品,形成看赛事“品葡萄、鉴美酒、赏非遗、购文创”四维消费体系;兴安盟在赛场周边开设非遗文创市集,汇集刺绣、玉石、奶制品等60余种特色产品,打造“观赛+购物”沉浸式场景;阿拉善盟设计“票根集章打卡”活动,观众可在不同赛场、景区、商户打卡集章兑换纪念品,有效引导客流扩散,激活全域消费。
下一步,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持续拓展“票根经济”应用场景,深化文旅体商融合,以高质量供给和服务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,积极培育融合消费新模式。重点推动以下工作:
拓展“票根”使用范围。吸引影院、剧场、音乐节等更多市场主体参与,鼓励开发具有创意的“票根专属”产品或套餐,丰富产品内涵。
强化盟市联动。推动赛事举办地与周边地区串联设计一体化“票根”产品,实现“一票通游”,促进客流在区内有序循环和消费延伸。
加大宣传推广力度。整合电视、公众号、短视频、直播等媒体资源,提升“票根”产品影响力,增强对本地及周边客群的吸引力,释放消费潜力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lt.nmg.gov.cn/zwxx/gzdt/202510/t20251027_2808674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

